首页 > 农业百科 > 政策法规 > 蛋鸡小规模大群体的农村饲养模式、存在的问题

蛋鸡小规模大群体的农村饲养模式、存在的问题

发布于:2021-12-06 02:22:11 政策法规 阅读:

目前,我国蛋鸡的饲养模式有:①农户散养(庭院养殖);②农村专业户(适度规模)饲养;③工厂化养殖场(规模集约化)饲养三类。其中前两类占整个饲养总量的70%~80%。这种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方式在20世纪90年代前对农民增加收入,增加产品上市量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没。可在市场供大于求、商品质量至上的今天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困惑。

(1)单产水平和生产效率较低:我国这种小规模的农户饲养注定了科技含量低、设备简陋,单位数量的生产成本较大。据有关资料显示,目前我国蛋鸡72周龄平均产蛋量约15~16千克,全期料蛋比2.7~3.1:1,产蛋期死淘率20%~30%,而美国和荷兰等发达国家以上三项指标分别为18~20千克、2.3~2.5:1、0.4%~0.5%(月死淘率)。

(2)禽病难以控制:“小规模大群体”的饲养方式在近几年疾病泛滥情况下表现出它极大的弱势。由于这种饲养模式的规模小、饲养密度大,一旦疾病传播便难于控制。所以一户得病,全村也难于幸免。另外,这种模式使环境污染相当严重。养殖集中地区,苍蝇蚊子满天飞,空气中弥漫极其难闻的臭味。这种现状不仅蛋鸡疾病多,蛋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。而且,还会污染村子的空气、水源。这样就很容易将疾病传播给人类。

近几年,欧盟等国纷纷以从我国蛋品中检测出药物残留超标为由,将我国蛋品拒之门外。使我国蛋品出口仅能停留在中国香港、中国澳门和阿曼、朝鲜等国。我国蛋品出口量仅占国内生产量的1%。

(3)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:蛋品供大于求,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市场风险也日益突出。个体养殖户的信息比较闭塞,市场好的时候大家跟着上马,致使利好因素无法长期存在。农村养殖户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,对市场分析的能力缺乏,很容易出现人养亦养、人弃亦弃的现象。还有鸡蛋卖跌不卖涨的心理也给市场造成不稳定的因素,从而使自己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 12345678@qq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

相关文章